近期,中藥價格問題又備受關注起來
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
2020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四季度后價格漲幅更是出現加速態勢。
根據藥通網大數據監測,2021年1月漲價的品種有128種。其中,漲幅較大的有王不留行,從6.5元漲至12元,漲幅達84.6%;其次是天仙子(北)和水紅花子,分別從30元漲至50元,15元漲至25元;蓮須(山東)從140元漲至220元,白藥子從18元漲至27元。
(數據來源:藥通網)
此外,漲幅在山銀花、紫霄花、蓮須(無硫)和血竭也是價格漲幅較高的品種。山銀花從100元漲至140元,紫霄花從1000元漲至1400元,蓮須從150元漲至220元,血竭從270元漲至400元。
(數據來源:藥通網)
其實早在去年12月份,央視財經頻道就曾報道過中藥材漲價問題。據報道,在廣州市清平中藥材市場,有中藥材批發商表示其經營的藥材當中,2020年四季度幾乎所有品種都在漲價。對于中藥材價格上漲的原因,不少商家認為,雨水偏多是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央視財經報道,廣東肇慶的一家中藥材加工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由于2020年降水偏多,中藥材普遍收成不如往年,從而導致貨源緊張,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該企業生產的廣藿香干品的價格已由2019年底的15000元左右/噸,到2020年底漲到了38000元左右/噸,翻了足足一倍有多。
此外,業內普遍認為,新冠疫情使得部分中藥材進口受阻,無形中也推高了相關中藥材品種的價格。據天地云圖藥材大數據工作室對76種進口類藥材數據統計分析顯示,2010-2019年,國內中藥材進口量年均增長3.23%,但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藥材預計進口量下降28.07%,約為10.18萬噸,為近15年來最低值。
?。〝祿碓矗禾斓卦茍D藥材大數據工作室)
不過,中藥材市場品種眾多,有漲就有跌。有分析顯示,目前也有一些中藥材的價格是持續走低的。主要有三種:一是家種生產過熱的品種,占跌價品種70%以上,如吳茱萸、百合、花椒、薏苡仁、西紅花、白及等;二是需求萎縮的品種,如辣木籽、鐵皮石斛、地丁等;三是舊庫存量過大品種,如山茱萸、野菊花、牡丹皮、白芍等。
中藥材質量正在向好
除了價格,有關中藥的質量問題也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
以往,中藥飲片成為了國家以及各省不合格藥品名單中的???,有些甚至整份名單都是中藥飲片。這些被查不合格的中藥飲片中,不乏來源一些知名大企業的品種。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下,中藥整體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2020年12月30日起,2020版藥典已正式實施,其中,對中藥要求33種禁用農藥不得檢出,中藥企業將面臨重金屬、農殘的檢驗的高標準要求。隨著新藥典的實施,醫藥行業尤其是中藥產業,將迎來一輪重大變革,中藥質量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賽柏藍特約撰稿作者、中藥材行業資深人士月下獨酌近期的文章《新版藥典下,這一市場需求暴漲》也提到,2020版藥典執行以后,在中藥材、中藥飲片農殘檢項合格率方面,多家第三方檢測平臺透露的信息數字較為接近,據反饋,就近一段時間檢測情況來看,相關植物類藥材及中藥飲片農殘超標現象并非過去所擔心的那樣嚴重,合格率差不多能達到90%左右。
隨著新版藥典對中藥材、中藥飲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快速淘汰掉相當一部分不合格的中藥材,企業也將更加重視對原料來源的把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短期來看,新藥典的實施,可能會刺激中藥材價格的上漲,但從長遠來看,更嚴格的質量標準,無疑將規范整個中藥材市場更加健康地發展。
除了符合藥典標準的藥材價格有望繼續上升,以下幾類中藥材的價格在2021年也有望持續走高,如種植面積調減且原價格不高的藥材、易受災害減產的藥材、野生藥材等。